前一段時間,比特幣、區塊鏈等話題非常火,并且到現在這些話題依然火爆,而且范圍是全球范圍內的,也不僅僅只是在中國。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在談比特幣、區塊鏈、ICO的這些概念,但很多人卻未必明白這是什么,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一同探討這究竟是個什么東西。
提起比特幣,我們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,他就是中本聰。
2008年11月1日,中本聰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評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討陳述,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——比特幣就此面世,比特幣的首筆交易完成。比特幣用揭露散布總賬擺脫了第三方機構的制約,中本聰稱之為“區域鏈”。
區塊鏈究竟是什么?
百度百科是這么說的:所謂區塊鏈技術,簡稱BT(Blockchain technology),也被稱之為分布式賬本技術,是一種互聯網數據庫技術,其特點是去中心化、公開透明,讓每個人均可參與數據庫記錄。
那分布式賬本技術又是什么呢?
分布式是一個網絡概念,與分布式記賬對應的是中心式記賬。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是中心式記賬,當我們和他人發生轉賬、和商家發生交易行為時,此時,銀行的數據庫就會把我們和他人的行為記錄下來,我們因為交易行為而產生的數據就會全部記錄在銀行的數據庫中,這就是中心式記賬。
▲分布式拓撲圖
即便銀行數據庫的防御系統是很高的,而且數據也會備份,但仍會有不可避免的隱患,就是數據丟失。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,但仍有發生的可能。我們試想,當我們在銀行的數據丟失,將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影響。
而分布式記賬就是由此而誕生的,不把數據記在同一個數據庫里,而是把數據分散記在不同的數據庫里。
就是當我們現在此時再和別人產生交易行為時,這些數據不僅僅存儲在銀行的數據庫中,而是存儲在整個網絡世界中所有的計算機中。雖然有可能為了賴賬,把自己電腦里的數據改了,但是沒有辦法把所有的數據都改掉的。這樣,數據的安全性就會大大提升。
總的來說,分布式記賬就是把我們每一筆交易向全網廣播,每個人都記錄,所有人電腦上保留一個一模一樣的賬本,任何人想修改,就要說服大部分的計算機,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事情,這就叫做分布式記賬。
分布式記賬最大的作用就是去中心化,因此可以幫助我們去除第三方機構,包括銀行、房屋中介等等,這些第三方中介在某種意義上是會增加我們的交易成本的。
比如當我們在網上購物時,由于買賣雙方的不信任,產生了支付寶這種第三方信任機制,但這種第三方信任機制無疑會增加我們交易成本。
比特幣就是基于區塊鏈技術(分布式記賬技術)的一種電子貨幣,除此之外,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還有很多,比如身份驗證、公正功能、智能合約、電子投票等等。
微信掃碼即可關注網開億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