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,美團打車登陸上海,同時上線了出租車及快車兩種業務,而消息稱美團打車登陸上海第二天,日完成訂單量超25萬單,同比21日增長超66%,司機平均接單時長為5秒鐘。王興更表示美團打車已經在進駐城市拿下1/3市場份額。
30%的份額足以令滴滴警覺。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從來不缺競爭,美團帶來的挑戰或比此前的優步中國更加殘酷。此外,高德地圖也半路殺出來,在成都、武漢兩地率先上線了順風車業務,同時開啟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杭州等城市的車主招募。
競爭對手劍指滴滴的核心均是從收益入手,補貼也曾是滴滴深信不疑的邏輯。美團打車每單補貼成本約為40元,高德順風車則直接免除了車主的傭金,而滴滴對司機的抽成約為20%甚至更多。
原本毫無關聯的三家公司,進入了同一個戰場。只不過,三家公司的出發點都不相同。對于王興來說,打車是彌補了作為生活服務平臺,用戶在出行領域的需求,高德順風車則是從公益角度,暫不涉及商業化。
從目前的市場關注度與民意傾向度來看,相對于滴滴外賣攪動出來的聲響,美團打車更為來勢洶洶,盡管過去程維放言:爾要戰,便戰。但到今天,滴滴如果說沒有危機感是不可能的。
3月27日,高德地圖宣布推出2018年首個公益項目即順風車業務,其在成都、武漢率先上線,同時開啟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杭州等城市的車主招募,未來逐步擴展到全國更多城市。
盡管順風車業務在滴滴的占比并不高,但是,作為阿里巴巴的”親兒子“,且坐擁7億用戶規模,高德的邊界仍有想象空間。據高德總裁劉振飛介紹,高德有上億的自駕“老司機”,每天有3.4億次用戶出行要求。與此同時,作為智慧出行調度平臺,高德還提供供需預測的撮合,智能路線規劃引擎,并用交通大腦全局調度。
據了解,目前順風車領域的佼佼者是滴滴出行和嘀嗒出行,然而,這些平臺都要抽取司機一定的傭金,比如,滴滴順風車收取每單傭金10%,嘀嗒出行的順風車則以收取信息服務費為主,每單費用在0.5元-2元。與這些平臺不同的是,高德公益順風車平臺暫時沒有任何商業化目的,不但零抽成,還為用戶補貼短信通知、保險等第三方服務費。
當前針對美團打車,滴滴上線了外賣業務作為反擊,也有消息透露滴滴成立了打美辦。滴滴做外賣來反擊美團打車的策略可能收效甚微。而滴滴要做的應該更多。
當前美團發展態勢對滴滴不利
對于美團來說,它的布局是衣食住行、吃喝玩樂全覆蓋,而做打車也是水到渠成的業務延伸,補足自身吃喝玩樂之外的出行版塊,當前美團給出的數據顯示,根據美團提供的數據,美團點評的2.5億日活用戶中,30%有出行需求。
而對于司機來說,對于美團的到來幾乎一邊倒表示歡迎。在用戶群體中,這種對于美團打車到來的支持態度我們也可以感受得到。盡管當下的打車市場,滴滴基本上已經壟斷,但是這種壟斷看起來似乎并不是堅不可摧。
而且它的脆弱之處在于,滴滴作為一個平臺鏈接平臺司機與用戶兩端,只要任何一端呈現出松動,平臺生態城墻就會遭遇沖擊。
但從目前來看,美團的補貼力度對司機的誘惑非常大,據美團打車一則海報顯示,當天車費不足600元,美團會直接補齊600元;當天車費達到600元時,美團會額外獎勵200元。美團的補貼政策還包括美團上海注冊的司機前3個月免抽成,在南京的抽成僅為8%,而滴滴要抽20%。
美團將打車與就餐場景打通,上海用戶在美團搜索本地餐飲商戶信息時,可以直接通過商家主頁面的“打車”入口,跳轉到打車服務,無需再手動輸入起始地址,減少大量操作成本,這是滴滴所不能及的。
所有互聯網巨頭公司剛開始都是集中所有資源突破一個點,直到壟斷或者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。而壟斷行業后就開始橫向拓展,發展和嘗試更多商業化可能。比如微信剛開始純社交,用戶量做到第一時,就開始嘗試橫向拓展,如九宮格里面的滴滴打車、京東、美團外賣,現在的小程序,廣告都是在嘗試更大化商業變現。
微信掃碼即可關注網開億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