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0日,據微信支付官方微博消息,第一家微信支付無人快閃店正式開業,地點在上海閔行區的萬象城。
在微信的官方介紹中,“在整個無人店中,微信支付、小程序、微信廣告、卡券、立減金等玩法和能力都有所體現。”
本次微信快閃店是試運營,時間為2018年1月20日——2月4日,顧客只需要通過微信小程序掃碼開啟店門,即可在快閃店里隨意挑選商品。
微信快閃店的整體設計呈現S型,分了衣、食、住、行以及微信周邊等五個主題區,每個主題區塊的面積是60㎡左右。
▲微信無人快閃店
店內商品通過RFID標簽進行識別,顧客選好商品后出門掃碼自助完成結賬,而且在商店購買商品用戶可以獲得隨機立減的優惠。
在前幾天的“2018微信公開課Pro”上,騰訊高級副總裁張小龍就表示微信下一步的計劃便是探索線下生活,而這次的快閃店可能就是微信發展線下的一次嘗試,相信他們后續將會有更多,更驚喜的動作。
從2016年亞馬遜首推無人便利店“Amazon Go”,到2017年阿里的無人超市“淘咖啡”, 再到繽果盒子、EATBOX、甘來智能微超、怪獸等各種各樣的無人便利店,全國各地無人便利店已在近十個城市鋪開。
▲阿里無人超市“淘咖啡”
互聯網研究機構艾瑞咨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,2017年中國無人零售商店交易額預計達389.4億元人民幣,未來5年無人零售商店將會迎來發展紅利期。
但無人零售要做起來,還要突破一個很大的阻礙——技術問題。
當前無人便利店行業在技術方面仍處于技術探索早期,真正做到無人銷售快速便捷,還是存在一定難度。例如當人流激增時,Amazon Go就無法自動識別并結算。而國內同樣面臨這種尷尬。
并且,技術不確定性導致的針對貨損、貨缺風險防范乏力,也增大了無人便利店的運營風險。
亞馬遜Amazon Go,因為相關技術尚未完全成熟、店面改造成本過高等原因,自2016年12月推遲到來年3月仍處于內部測試階段。2017年7月,阿里在“淘寶造物節”期間引人注目的“無人零售快閃店”,在“造物節”結束后,便停止營業,宣布回爐進行技術升級。而號稱全球第一款可規模化復制的24小時無人便利店“繽果盒子”,2017年6月初登陸上海,截至當年10月已關閉兩個網點。
▲繽果盒子
隨著這次微信無人快閃店在上海正式開業,標志著國內又一大互聯網巨頭騰訊首次涉足無人零售領域。
無論阿里、騰訊還是京東,在過去一年里最值得注意的動作都是往線下擴張,而無人零售也是新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而這些互聯網巨頭對無人售貨技術的解決,相信可以使無人購物更快更好地走進我們的生活,從而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。
微信掃碼即可關注網開億面